預防和控制糖尿病,人們往往只盯著糖分的攝入量,但容易忽視對于油的控制。其實,由于受內分泌條件的限制,膳食脂肪的控制同樣關鍵。近日,《營養學雜志》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:經常食用豬油、花生油、植物調和油,可導致2型糖尿病風險明顯增加;而用大豆油、菜籽油、芝麻油不增加糖尿病風險。
01大豆油代替花生油,可降糖尿病風險
該研究由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章宇等人完成,利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,對1.5萬余名無糖尿病的國人平均隨訪了14年。
研究顯示,食用豬油、花生油、植物調和油較多的人,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不食用這些油的人分別增加了31%、36%、42%。但在食用大豆油、菜籽油、芝麻油較多的人中,2型糖尿病風險并未顯著增加。如果每天用一湯匙(8克/2000千卡)大豆油來替代豬油、花生油、植物調和油及其他植物油的總量,2型糖尿病風險就會降低3%。
減少做菜時的用油量可能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。近期公布的《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》建議,每天食用油不能超過20克,要多選用菜籽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、大豆油、亞麻籽油、茶油、橄欖油等,并調換使用。
02各種油換著吃,買油別貪“大”
那么,這個研究是否提示我們應該避免食用豬油、花生油和植物調和油呢?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于康指出,沒有一種油是十全十美的,最科學的“吃油”方式并不是只吃某一種油,而是各種油交替食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不同的烹飪方式可以選擇不同的油。如煎、炒菜可以選用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等大眾油;涼拌菜可以用橄欖油、芝麻油。這樣混合著用,取長補短,才更有益健康。
不過,豬油等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動物油不適合超量食用。否則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,會導致血膽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,繼發引起動脈管腔狹窄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,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。
于康還提醒大家,開封的油應盡快吃完,對于人口少或不經常做飯的家庭,最好買小包裝的食用油。這是由于家庭中保存條件有限等原因,食用油開封后可能沒到保質期就出現氧化變質,其中所含的重要營養物質維生素E以及人體必需脂肪酸都可能遭到破壞,同時產生的氧化產物對人體有害。
盡量選用棕色瓶包裝的油,若購買大桶食用油要保存在陰涼、干燥、無日光直射的地方,因為油被光線照射后會逐漸變質。當油出現異味、變質等情況時,一定不要再食用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