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糧油安全是‘國之大者’,當前,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%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表示,木本油料具有“不與糧爭地”“一次種植、多年受益”等特色優勢,直接關系著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油瓶子”,是維護國家糧油安全的關鍵支撐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。 (受訪者供圖)
吳義強說,一直以來,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木本油料產業發展,中央一號文件連續提出要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。目前,中國以油茶、核桃等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積1.8億畝,油料產量968萬噸。“預計2025年全國油茶種植面積將達到9000萬畝,茶油產能達到200萬噸,產值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,可解決2億人口的吃油問題。”
“然而,目前木本油料‘產量低、效益低’問題特別突出,迫切需要加強科技創新。”吳義強表示,科技創新是驅動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,由于當前沒有建立完善的木本油料產業技術創新體系,導致科技支撐乏力、生產力提升受限、資源利用效率低下、可持續發展動能不足。且木本油料生產周期長,成果轉化見效慢,新技術風險高、成本高,農民缺乏嘗試的動力。
吳義強提出幾方面建議:
一是加大科技創新經費支持力度,提升木本油料產業化技術水平。在“十五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木本油料科技創新專項,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木本油料科技創新攻關,特別是進一步加大對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,以解決油茶、核桃等木本油料重大科學問題和產業關鍵技術難題。
二是借鑒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成功建設案例,在林業系統建立國家現代油茶、核桃等產業技術體系。圍繞油茶、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需求,以產業鏈為主線,以創新鏈為引擎,進行共性技術和關鍵裝備研究、集成和示范,培養高水平科技專家和創新團隊,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,開展技術示范和技術服務,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技術支撐,為木本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。
三是加強建立木本油料中試熟化平臺,補齊科技成果轉化短板。吳義強認為,在油茶、核桃等主要油料資源主產區重點建設木本油料新品種種植示范、精深加工中試平臺,重點開展良種繁育、高效栽培、機械化采收及精深加工等技術的熟化試驗,可整合上游品種選育、中游智能農機研發、下游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等環節,形成技術集成示范線,縮短轉化周期,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