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5日,在鄂州市華容區湖北天和機械有限公司辦公室,技術總經理陳軍生正遠程指導福州市某糧食儲備企業測試“大米移動加工中心”。電腦屏幕上,只見千里之外的現場人員輕觸操作面板,隨著機器轟鳴,稻谷進、大米出,沒有揚塵,大家一片歡欣。
“‘大米移動加工中心’長12米、寬2.4米、高2.8米,小體量有大作為,日處理稻谷100噸,可滿足15萬人一天的口糧需求。”陳軍生介紹,傳統大米加工廠都是固定場所,生產線長達36米,高12米,十分笨重。3年前,應鄂州市發改委(糧食局)號召,該公司揭榜湖北省糧食科技攻關項目,成立糧食機械、工程設計、軟件開發等專班研發“大米移動加工中心(天和應急方艙)”。
“除集成大米加工廠的功能之外,最主要的是公司擁有獨家的礱碾一體技術。”陳軍生介紹,公司于去年上半年開發成功“大米移動加工中心”,加工的大米符合國家口糧標準,實現了“產能儲備替代成品糧儲備,實現儲備糧迅即就倉轉化”。
“藏糧于技!該成果填補了我國在移動式應急糧食加工領域的空白,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增添了新的利器。”鄂州市發改委主任、糧食局局長劉揚波介紹,稻谷可以保存3年,而大米容易變質,建一座傳統的應急大米加工中心耗費動輒上千萬元,建設成本高、周期長。“大米移動加工中心(天和應急方艙)”不僅成本低、體量小,而且產能高,還可以移動作業跨區支援,兜底大米應急保障,從而成為國家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力量,緩解我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區域分布不均的問題,筑牢了我國糧食安全防線。
去年6月,該裝備一亮相第六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便被當成“黑科技”受到廣泛關注,其設計理念被納入《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指南》。據介紹,該公司具備年產200臺套應急方艙的能力,去年已銷售4臺套,今年正在趕制訂單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