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7日,第十三屆IGPE中國國際糧油產業博覽會及IEOE中國國際食用油產業博覽會(下簡稱:IGPE中國糧油展)在南京開幕。
據中國糧油學會介紹,本屆博覽會展出總面積突破35000平方米,展商總數將突破500家,專業觀眾將突破10萬人次。無論是展出面積、參展商和專業觀眾,都創造了歷史,為期三天的本屆博覽會,被業界成為“史上最強”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精逛博覽會,找到了一些新奇特產品。
“一帶一路”上的俄羅斯糧食
博覽會上,伊古道面食絕活抓人眼球,只見面藝師傅將一塊用伊古道面粉揉好的面團放在手里,像吹氣球一樣,將面團吹成一個碩大的面氣球。
除此之外還有“一根面”“削尖”等絕活,觀眾中有的掏出手機,有的拿起相機,紛紛記錄絕活展示的瞬間,活動現場,熱烈的掌聲贊嘆聲頻頻傳來。
據了解,伊古道系列產品是100%俄羅斯進口原糧,皆為當年收獲的新糧。俄羅斯寒地黑土,資源豐富,質含量高,土壤肥沃,水源天然純凈,空氣富氧清新,無任何污染源。日照時間長,光臺作用充分,便于營養儲存。此外,
俄羅斯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,自然生長,通過農作物的生物作用對雜草害蟲進行抑制,無農殘、無重金屬污染。俄羅斯也通過立法禁止轉基因,因此俄羅斯無轉基因農作物種植,及經營轉基因的農副產品。
伊古道展會現場負責人介紹,伊古道正是牢牢抓住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和中俄戰略協作關系深化的契機,采用“俄羅斯進口、口岸加工、國內銷售”的經營模式,從米、面、油產品入手,打造集換裝、生產、倉儲和銷售為一體的農業公司,發展高端生態農業品牌。
炒蘑菇,云南人教你用“炒菌油”
“炒菌”兩字,令人不由探秘。原來,云南人把蘑菇之類的都叫“菌”。
云南的雨季是濃綠的,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,顯示出過分的、近于夸張的旺盛。大量的野生菌只在雨季才有,云南的整個夏天,都是菌子的天下,野生菌可以說是大自然賜予的人間美味。
“作家里最會吃的、廚師里最會寫的”汪曾祺在文章中多次寫云南的菌子:雨季一到,諸菌皆出,空氣里一片菌子氣味。無論貧富,都能吃到菌子。
云南的菌子的確有很多,雨季去逛菜市場,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,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;中吃不中看的是干巴菌;中看不中吃的是雞油菌......每種菌子都有自己的味道,云南人可以用菌子做上一桌子的菜。青頭菌,釀入火腿或者肉泥,蒸熟;雞樅,入雞湯燉煮;牛肝菌,用小火慢慢干煸;見手青,加蒜和辣椒爆炒;松茸,在鐵板上小火慢煎……
炒菌子要用大量的油,就像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畫面里,將新鮮松茸片用油煎得滋滋作響,用炭火烤熟直接開吃。于是就有了“炒菌油”,油酸含量達到68%,亞油酸比例大,脂肪鏈短,堪稱炒蘑菇“伴侶”。
永紅國際展覽(搜索"永紅國際展覽"公眾號關注)注:轉載請聯系授權并保留出處和作者,不得刪減內容。